么女的学校搞搞新意思,让今年中五毕业生在明天举行的毕业典礼穿上毕业袍.
我不知学校以往有没有这样隆重其事,我孤陋寡闻,第一次听到,感觉新鲜;我以为只有幼稚园才搞这种玩意儿.
那天接么女放学,她-上车便通知我这件事,我随即说:"哗,我的小女儿毕业了,我和爸爸一定要出席你的毕业典礼."我心里当时就作盘算,儿子在美国那么山长水远我们两老都飞过去参加他的毕业典礼,虽然么女只是中学毕业,但那毕竟是学习路上一个阶段的结束,为人父母应该给予鼓励与加油.
不料么女却冷冷地说:"你要去啊?沒有父母去的哦."
坐在后面的邻家小孩小小声:"不用去的啦."
么女又说:"我的同学都叫父母不用去."
说真的,当时有点错愕,这些孩子到底怎么啦?
接下来的几天,断断续续从孩子口中,我得到了一个结论:这些孩子对五年的中学生涯并不留恋,他们珍惜友情,但毕业并非伤感之事,反而是一种解脱;这三个多月来没有停歇的各种州,县及校内考试,已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有点行尸走肉.
说来有点悲哀,孩子在学校五年,对学校并没有太深厚的感情,他们大多连自己的校长的全名也叫不准.各族同学间并没有太多的互动,各自有各自的小圈圈,连华族也分华校生和英校生.校方一些偏激和保守的制度,课本强调单-种族色彩的课本内容,让孩子对学校这个地方产生不了情愫,能快点离开,就如脱离苦海.
若深入思考,学校就如这个国家的缩影,不是爱不爱它的问题,而是值不值得去爱.
我的三个孩子都在国中求学,他们和他们的同学从来不会聊起学校,仿佛那是不值得回味的地方.以前我不明白,后来也渐渐了解,孩子是会分辦是非黑白的.他们何其不幸,母校只有那个学习压力大得可怕的华小.
明晚我将出席母校校友会的聚餐会,我们那-年毕业生,有超半是从小学-年级到中五毕业都同校,有些更是从-年级至中五班都同班;三十-年后的今天,我们仍每年相约在母校旗帜下相聚,那份感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形容的.
明早,我和外子并不会出席么女的毕业典礼,很多家长都和我们一样,尊重孩子的意思.孩子去得不是很心甘情愿,我们便也不勉强了.